Cochrane China 复旦大学中心主要由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和卫生部卫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三部分组成。
一、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1996年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词首次由复旦大学王吉耀教授将翻译为循证医学并引入我国,2004年王吉耀教授整合复旦大学相关资源,成立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并成为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中心的主要成员单位。
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分别对临床研究生和七年制、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开课。中心还派教师到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医药大学帮助开课,外校老师给予较高的评价。中心成员参与全国各种课题设计和统计学习班的授课,为推广循证医学起到重要作用。中心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高级研讨班”,培训学员近千名,学员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这些医疗工作者在当地积极开展循证医学培训和推广工作,成为当地的中坚力量,为中国循证医学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也是上海市卫生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任命的循证医学公共科目培训、命题、审题的机构,每年为数千名住院医师进行培训。本中心所属儿科医院创办了《中国儿科循证杂志》,该杂志成为交流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循证医学中心为985医学统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各个院校的课题,提供科研设计和医学统计服务,也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2002年初,由王吉耀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专著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专著,并作为学习班的主要教材。2003年《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目前已为第三版,获得读者尤其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好评,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展循证医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中心主任王吉耀教授于2010 年受《柳叶刀》主编邀请,发表了“循证医学在中国”的述评,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中心多名成员为全国住院医师规划化培训教材《循证医学》和《医学科研方法》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要由各个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师、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老师、医科图书馆专业老师组成,共有成员40余名,90%以上为教授和副教授以及学科带头人,其中有20多名硕士和博士导师,均接受过正规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培训,为各个学科的带头人。
中心组成:
- 中心主任:王吉耀教授(中山医院);
- 中心副主任:王小钦教授(华山医院),陈世耀教授(中山医院),王艺教授(儿科医院),张博恒教授(中山医院),赵耐青教授(公共卫生学院),胡雁教授(护理学院);
- 顾问:桂永浩(复旦)、张勘 (卫健委)、洪玉玲(美国)、林果为、金丕焕、朱启榕、陈洁等教授。
二、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展循证护理的机构,先后在2004年与与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2013年在上海市卫健委支持下成立了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以此中心为平台,立足于通过循证护理促进学科发展的核心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循证护理方面的研究,不但引入了适宜于中国的循证护理概念框架,而且构建了循证资源网络平台,培养了国内大批循证护理人才,积极推动循证资源传播。多年来本中心立足于循证护理实践促进临床科学决策和高效护理活动的核心思想,与附属多家医院护理部及相关临床科室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循证护理实践的相关研究项目,在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通过15年的发展,在健康照护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证据资源、方法策略和国际交流合作经验,形成了稳定、权威的学术影响力。以推动全球健康为宗旨,以循证实践为策略,依托“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上海市循证护理中心”、“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的平台优势、国际合作优势、人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组建由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信息学、社会学、图书馆学6个学科、来自12个单位的学术骨干组成的跨学科团队,探索了基于健康中国视角下循证实践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建设了“立足上海、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健康照顾循证实践协作网与证据转化基地,包括多中心证据生成平台、多元化证据整合平台、可视化证据传播平台、交互协同式证据转化创新平台及注册报告系统,开展以促进母婴照护、患者安全、急危重症护理、老年照护和临终关怀为目标的多中心研究,探索基于全球健康和健康中国理念的循证护理实践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建立基于结构化、可视化数据、共享的证据生态系统,促进证据生成、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转化和创新实践,推动全球健康视域和健康中国大背景下护理科学的发展。
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自成立以来,以“合作共享、推动我国的循证护理实践”为宗旨,不断加强与国外著名护理学术机构的密切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循证护理资源,并通过循证研究汇总护理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护理学术资源,提取护理证据,并踊跃寻求科研经费开展理论探索、方法学拓展以及技术创新,通过开展证据综合、证据传播和证据转化相关研究,构建我国护理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广大护理人员的实践与决策提供最佳的依据,推动我国在循证护理实践领域的创新、交流和国际合作。
目前,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与全国32家证据应用基地一同搭建健康中国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聚焦循证护理领域内的前沿和创新趋势,为推动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循证护理中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心组成:
- 中心主任:胡雁(护理学院);
- 中心副主任:周英凤(护理学院);
- 核心研究员:邢唯杰(护理学院)、朱政(护理学院)、陈瑜(护理学院)、张玉侠(中山医院)、顾莺(儿科医院)、张晓菊(肿瘤医院)。
三、卫生部卫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是在卫生部直接领导下成立的我国第一家卫生技术评估机构,成立于1994年1月,由陈洁教授担任主任。自成立之初至今,中心在卫生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以陈洁教授为首的中心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下,在卫生技术评估领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成立10年来,中心围绕“卫生技术评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教育培训工作。中心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流行病网络、国家卫生部、上海市等各种渠道争取到40多项科研项目,经费超过360万;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争取到卫生技术评估培训项目(5年),经费达22.5万美元;与国际卫生技术评估协会(HTAi)和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网络组织(INAHTA)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1999年HTAi理事会在本中心举行了国际学术报告会。中心曾承担卫生部的多项技术评估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利用、成本效果评估,如落后X光机淘汰、CT和MRI技术的配置研究、伽玛刀技术评估等;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和经济学评价,如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评估、疫苗项目的成本分析等卫生管理项目;母婴保健技术评估和技术管理模式研究,如辅助生殖技术评估、产前诊断技术评估、唐氏综合症产前诊断经济学评价等;技术立法研究,如器官移植的立法研究。中心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医学技术评估》和《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政策》等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生10名;选送7名卫生技术评估的专业人员出国深造医学技术评估(HTA),如送至美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申请有卫生技术评估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心以卫生行政管理者、医院院长、医师、药师和研究人员为主要对象,还曾举办多期卫生技术评估、药物经济学、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改革、卫生技术评估与医院管理的研讨班,广为传播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2001年在福建举行了卫生技术评估与医院管理研讨会,有40名医院院长和10名副院长参加,在会上专题介绍和讨论了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政策、医院管理的理论。中心还撰写了技术评估与医院管理的案例,如伽玛刀的卫生技术评估、头孢类抗菌素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经济学评价、脑卒中的疾病管理、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过程质量的评价、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病人药物利用研究、中国辅助生殖技术的评估、预付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上海中医医院的全面绩效评估、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医疗部门的研究与应用、二级医院结构调整的可行性与模式研究等。
中心组成:
- 中心主任:陈英耀(公共卫生学院);
- 中心副主任:薛迪(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公共卫生学院)、钱序(公共卫生学院)、应晓华(公共卫生学院)。